您好,欢迎访厦门商标网! 移动应用 微信关注 联系我们 联系客服

国内新闻
陈承桂:连江泥橇建造第一人
发表于 2021年03月21日 浏览: 来源:互联网
文章导读:陈承桂在建造泥橇。 福州晚报记者 郑瑞洋/文 林双伟/摄 日前,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了第五批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名单,个中包罗连江的滩涂泥橇建造工艺传承人陈承桂。近日...

陈承桂在建造泥橇。

  福州晚报记者 郑瑞洋/文 林双伟/摄

  日前,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了第五批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名单,个中包罗连江的滩涂泥橇建造工艺传承人陈承桂。近日,记者到连江马鼻镇玉井村采访了这位“连江泥橇建造第一人”。

  钻研50多年

  成泥橇建造第一人

  泥橇又称“木马”,曾是戚继光抗倭的“奥秘兵器”,也是福建沿海渔民“赶小海”的东西,人们常用它抓跳跳鱼、蛏子。在滩涂上,渔民左腿跪在木板上,右腿一蹬,泥橇便快速滑行,时速可达20公里,它因此又被称为“海上滑板车”“海上自行车”。

  陈承桂本年85岁,已做了50多年泥橇,被誉为“连江泥橇建造第一人”。他建造的泥橇底部是一块前端翘起的木板,中间有扶手,长约2米,宽约20厘米,高约55厘米,比普通自行车稍长。

  陈承桂说,建造泥橇有着严谨的工序,仅巨细东西就有数十种。他说,泥橇底部的木板要选有必然弧度的杉木,上翘的部门要用墨斗和专门的模具画线,再用锯子、刨子等“挖”出来。泥橇的毗连处回收传统的榫卯布局,用竹钉牢靠,不消铁钉或胶水(容易被海水腐化),这样做出来的泥橇可用七八年。

  老人的儿子陈可琳说,父亲爱琢磨,会量身定做泥橇,“滩涂软的话,泥橇底板就做宽一点,这样就不会陷入泥里。”

  父子接力

  将武艺传承下去

  此刻陈承桂已是满头鹤发,手指枢纽严重变形,掌心留有多处被刨伤的陈迹。

  “这是老祖宗的手艺,不能丢。”在老人眼里,做泥橇是用饭的手艺,也是乡愁影象。

  据先容,泥橇的建造汗青可以追溯到夏朝,在400年前照旧戚家军战胜倭寇的“奥秘兵器”。明朝嘉靖年间,倭寇占据了马鼻海疆中的一个小岛,退潮时小岛附近都是滩涂,欠好行走。连江抗倭名将陈第献上《平倭策》,提出采纳泥橇战术。最终,乘着泥橇的戚家军如同骑上战马,在滩涂上痛击倭寇,,大获全胜,上演连江抗倭“木马计”。

  此刻许多人已不认识泥橇,建造一个泥橇费时艰辛,只能卖500元,建造的人也少了。因为年龄大了,陈承桂已无法长时间建造泥橇,可一拿起东西,他就会忘我投入。

  在陈承桂的僵持和尽力下,2018年,马鼻泥橇建造武艺还上了央视节目。

  “我从18岁就随着父亲学做泥橇了,固然赚不了钱,但照旧要僵持下去。”此刻陈可琳接过了接力棒,筹备将这项武艺传承下去。

(文章编辑:zsmia)
    上一篇:福建开展建树工程企业资质审批权限下放试点
    最新文章
    猜你喜欢
    栏目导航
    浏览排行
    Copyright © 2002-2022 厦门商标网 版权所有 Power 厦门公司注册 备案号:粤ICP备16029456号-1 技术支持:涂图网络
     
    厦门商标网
    QQ在线咨询
    客服咨询